罗靖怡正在工作。
文/图 西江日报记者 任昌仕
在肇庆市第十六小学任教的语文教师罗靖怡,带着对学生的热爱,已在三尺讲台度过了30个春秋。教学成绩突出、经验丰富的她,目前还担任肇庆市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。
在漫长的教学生涯里,罗靖怡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,也见证了学科教学中的多次课改。近日,罗靖怡向记者介绍了近年来她正在使用的“学习任务群”教学思路。
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,有“一课一得”的传统做法,即学生每上一堂课、学一篇课文获得一个知识点。这样的好处是学习循序渐进,知识点依次呈现,多年来成为主流。“但是缺陷也暴露出来,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,丢了前面的。知识点缺乏内在联系和巩固强化。”罗靖怡说。
“学习任务群”是新课改中出现的新思路,即要求教师围绕主题总结形成教学单元,把知识点、课文篇目整合到教学单元中,以利学生联系和巩固教学内容。“如我之前带五年级的学生,有一教学单元是针对阅读策略的,所以在此期间每一篇课文、每一篇作业都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且高效理解,包括带着问题读内容、不要为个别生僻字词耽误精力、立足全篇看细节等等。”罗靖怡介绍。
经过“学习任务群”思路的推广,学生们之前学习中“学新忘旧”“知识点零散”的问题明显少了很多。当然,罗靖怡也明确要因材施教,对基础较好的班级和学生,采用“学习任务群”思路,帮助其尽快掌握教学内容。对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和学生,则仍以“一课一得”思路为主,打牢知识基础,再逐渐提高教学难度。
“学习任务群这一教学思路,还要结合作品情境(背景),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理解作者和作品。尤其是在学生年龄较小、知识经验阅历都还有限,而要去理解一些高层次作品的时候。”从教30年,自己也曾是本校学生的罗靖怡感慨道。2010年前,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全市的学校中还不那么普及,但在之后推广了。今天,当教学鲁迅作品时,给学生放一点关于近代中国、鲁迅的图片视频,大大方便了学生对其作品、时代有一些直观的认识。
教书最终还要把握育人目的。罗靖怡认为,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,进而不断形成健康的人格,是贯穿教学生涯的主线。2017—2018年,罗靖怡到肇庆市下瑶小学(现已合并到肇庆市第四小学)交流两年。期间遇到过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小丁(化名),小丁母亲忙于生计,无暇更多关心小丁。小丁逐渐形成了孤僻蛮横的性格,得不到身边老师、同学的接纳。
“我刚到的时候,小丁不怎么写作业,放学就跑出去玩,还故意摔别人的东西。老师和她谈话,她也一言不发,充耳不闻,巴不得早点结束。”罗靖怡发觉,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的关照和爱护,就必然要在其他地方找到补偿。罗靖怡心平气和地向小丁了解她的生活和心态,每当小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。大家逐渐发现小丁本来很聪明,回答问题常常切中要害,而且学习和生活渐渐回到了正轨。
“那时间,小丁把我当母亲一样。其实做教育就是要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学生、爱学科,以心换心,为人师表。我从教30年,不少我教过的孩子已经成年,有的在读大学了,以上就是我的感悟。”罗靖怡告诉记者。